橡胶技术网

弹性体
CHINA ELASTOMERICS
2010 Vol.20 No.3 P.67-71,85

橡胶技术网

耐低温橡胶的研究进展

李冠  邱俊明  邱祖民 

摘 要:综述了耐低温橡胶的研究进展,主要对氟橡胶、硅橡胶、丁腈橡胶、丙烯酸酯橡胶和聚氨酯橡胶的耐寒性性能及其改良方法进行了介绍,总结了目前提高橡胶耐低温性能的主要途径及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看法,为制备耐低温橡胶提供参考.
关键词:耐低温橡胶;橡胶改性;橡胶共混
分类号:TQ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74(2010)03-0067-05

Research progress on cold resistant rubber

LI Guan  QIU Jun-ming  QIU Zu-min 

基金项目:南昌市科技研究重点资助项目(05011);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Z03981)
作者简介:李冠(1986-),男,重庆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工程.
作者单位:李冠(南昌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31) 
     邱俊明(南昌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31) 
     邱祖民(南昌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31) 

参考文献:

[1]张殿荣.现代橡胶配方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264.
[2]钱厚琴,刘中华,蔡树铭.氟橡胶的一般配合原则与应用[J].世界橡胶工业,2003,30(2):13~17.
[3]孙学红,赵菲,吴明生,等.浅析提高氟橡胶耐寒性的途径[J].特种橡胶制品,2005,26(6):51~54.
[4]Otazaghine B,Sauguit L,Boucher M,et al.Radical copolymerization of vinylidene fluoride with perfluoroalkylvinyl ethers[J].European Polymer Joural,2005,41(8):1747~1756.
[5]乔瓦尼莫吉,詹纳奇里洛,阿尔贝托丰塔纳,等.以过氧化物硫化的氟弹性体为基础的可硫化组合物[P].中国专利:CN87105203,1988-03-30.
[6]卡什帕尔H,京特泊K,范戈尔 G,等.具有耐低温特性和耐溶剂性的氟弹性体[P].中国专利:CN03821194.7,2005-10-12.
[7]福尔达夫,沃姆AT,哈里ED,等.具有提高防溶透性的合氟弹性体及其制造方法[P].中国专利:CN03821718.x,2005-10-12.
[8]柳洪超,吴立军,尤瑜生.氟醚橡胶的性能及其应用[J].化工新型材料,2007,35(4):11~12,24.
[9]张官臣.氟化磷睛橡胶应用与发展[J].中国橡胶,2005,21(24):23~26.
[10]臬扎卡L,绝奈尔RW,绝尼尔KA.低温全氟弹性体[P].中国专利:CN94191669.3,1996-04-10.
[11]边俊峰,王珍.高性能系列氟橡胶[J].橡胶工业,2003,50(1):21~23.
[12]陈青,魏伯荣.氟橡胶的改性研究进展[J].特种橡胶制品,2004,25(2):57~61.
[13]江畹兰.氟橡胶与其他聚合物的并用[J].世界橡胶工业,2008,35(2):11~16.
[14]宋义虎,刘江,魏伯荣.硅橡胶的低温性能[J].特种橡胶制品,1999,20(3):10~15,39.
[15]刘莉,马廷春,李少春,等.低温耐油橡胶的研究进展[J].弹性体,2008,18(2):69~74.
[16]苏正涛,彭亚岚,刘君,等.苯基硅橡胶低温性能的研究[J].有机硅材料,2000,14(6):5~6.
[17]宋义虎,刘江,魏伯荣.硅橡胶及其玻璃布复合体低温力学性能的研究[J].特种橡胶制品,1999,20(5):5~8.
[18]赵柯,邵均林,田军昊,等.氟硅橡胶浅谈[J].浙江化工,2007,38(12):22~24.
[19]苏正涛,钱黄海,米志安,等.SKTFT-25共聚氟硅橡胶的低温特性[J].橡胶工业,2004,51(5):281~283.
[20]宫林敏男.高性能JSR JENIX系列硅橡胶/EPDM并用胶[J].聚合物之友(日文),1990,17(8):35~37.
[21]福田健.氟硅橡胶开发动向[J].橡胶参考资料,1998,(7):1~10.
[22]方征平,刘超,许永威.硅橡胶并用改性研究进展[J].合成橡胶工业,2004,27(4):252~256.
[23]张芳,郑颂先,王保秀,等.丁腈橡胶/共聚酰胺共混弹性材料的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1994,(3):66~74.
[24]谢彦飞,张友南,唐先贺,等.耐寒性丁腈橡胶密封制品配方的研究[J].特种橡胶制品,2004,25(5):14~19.
[25]徐江,滑向前,张涛.特种耐低温航空橡胶胶料的研制[J].特种橡胶制品,2007,28(1):33~36.
[26]吴健峰.耐油耐低温丁腈橡胶的研制[J].世界橡胶工业,2008,35(6):1~4.
[27]郑华.耐寒丁腈橡胶隔膜的研制[J].特种橡胶制品,2000,21(4):28~30,40.
[28]吴智强,李雪春,杨维坚,等.耐寒耐油NBR胶料配方的研究[J].橡胶工业,2006,53(5):290~293.
[29]朱景芬.我国NBR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橡胶工业,2000,47(9):555~564.
[30]雷昌纯,张立群,冯予星,等.氢化丁腈橡胶共混改性的技术进展[J].1998,8(3):43~47.
[31]刘爱堂.耐寒性、耐热性、耐候性均衡而优良的新型HNBR[J].橡胶参考资料,2005,35(3):10~12.
[32]肖楠.备受关注的新材料--特种橡胶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化工,2004,(8):52~53.
[33]焦书科.丙烯酸酯橡胶生产技术及其发展[J].合成橡胶工业,1991,14(5):313~314.
[34]唐坤明,唐坤珍,唐坤平.国产AR-400型超耐寒级丙烯酸酯橡胶的性能[J].特种橡胶制品,2001,22(1):25~27,53.
[35]郭宏盛.埃尼化工Europrene AR丙烯酸酯橡胶介绍[J].橡胶参考资料,1998,28(9):59~63.
[36]江为,纪奎江.特种合成橡胶[M].北京: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147.
[37]刘玉田.耐油聚氨酯橡胶件[J].世界橡胶工业,2005,32(12):18~22.

收稿日期:2010年3月19日

出版日期:2010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