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橡胶:创造新中国的世界奇迹

发布时间:2019-12-23 11:27:46   人浏览 来源: 橡胶技术网

橡胶技术网 - 橡胶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在海南垦殖天然橡胶。 


于纪元和妻子李淑贤大学毕业后到海南,投身橡胶种植工作。图为两人年轻时的合影。
农垦知青当年使用的皮箱和毛毯。

编者的话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950年5月1日,海南岛解放。70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海南岛这个边陲海岛,也从国防前哨、军垦开发,发展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并全面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成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来之际,海南日报《海南周刊》特别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报道·海南印记”大型系列报道。报道将以小角度切入,开辟“足迹”“物语”“影像”“口述”等栏目,通过生动的故事与亲历者的讲述,图文并茂地回顾和展现海南在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历程中的成长足迹、辉煌成就与变迁,敬请关注。

“如果提前了解来到海南农垦所要面对的人生岁月,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在海口市海垦路农垦东院一处简朴的住宅内,88岁的老农垦于纪元默默地握住老伴李淑贤的手,这一问仿佛唤起了他们60多年的回忆。他眼里含着泪花,望向窗外,时光千回百转,几度哽咽后他坚定地回答:祖国需要,就是我们心之所向!

时间回拨到1953年初,同为北京人的于纪元、李淑贤,就读于北京林业大学,作为时代的“天之骄子”,未来有很多选项供他们勾选。但是,他们和同学共27人听从祖国的号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南下来到最艰苦的地方,完成一个秘密的任务。

这,注定是一段苦难与辉煌的岁月。

“南下尖兵”担当特殊任务

于纪元和同学们从北京出发,来到海南垦殖分局报到。

他们出发前并不知这项任务是什么,直到报到时才知道:新中国正大面积垦殖天然橡胶。“我们深知使命光荣,能为国出力,我和老伴当时激动了好多天。”于纪元回忆。

新中国刚成立,遭遇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和禁运。天然橡胶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被禁运,西方国家甚至连一块胶片、一截橡胶芽条都不允许输入中国,东南亚一些产胶国在美英等国的控制下,也颁布了针对中国的“封关”法令。同样遭受禁运的还有苏联。

海南岛并不符合当时国际上公认适宜大面积种植橡胶的条件,岛上只有一些零星胶园。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坚定地自主发展天然橡胶事业,用实际行动回应西方的封锁。从1951年底起,我国就陆续从各地动员、调集和征集以人民解放军为主体,包括农林专家、技术人员、大学生以及归国华侨等,多达数十万人奔赴雷州半岛和海南岛,打响垦殖天然橡胶的战役。

“来到海南后,我们才意识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打响。”于纪元回忆,他和李淑贤被分配到陵水垦殖所,随后两人又来到疟疾多发的万宁南桥地区,参与建设南林农场,在这里结婚生子,一待就是20多年。

他们与普通的工人同吃同劳动,住的是茅草房。作为科技工作者,他们一样参与开荒,披荆斩棘,荒山垒土种橡胶。同时,他们还学习研究橡胶管理、橡胶育苗,积累植胶经验。

1958年,海南农垦成立之初种植的橡胶在这一年开割,乳白色的胶水流入胶杯,消息令人振奋!后来越南发出邀请,经周恩来总理批准,1960年于纪元夫妇等5人作为“中国农垦赴越专家代表团”前往越南指导垦殖橡胶。

1961年,于纪元夫妇从越南回国后,组织表示他们可以留在广东农垦或海南农垦局机关工作。然而,于纪元夫妇却坚持回到南林农场,继续他们在生产一线的科研和生产工作。“在农场在连队,我的科研才有生命力。”回忆起这段往事,于纪元依然坚定。

据农垦史料记载,从1951年12月至1960年,有北京林业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知名院校的师生及科研院所专家近600人,投入到海南农垦的建设中,在勘测规划、栽培、育种、病虫害防治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成为农业专家,被誉为“南下尖兵”。

他们把橡胶看得比生命还珍贵

清晨,海南橡胶集团金江分公司三区,有一处约40亩的老橡胶林,历经50多年风雨,胶树依然挺拔,绿海涌动。这是1959年时任国家农垦部部长的王震将军创办、亲自参与种植的橡胶试验田。目的是为了以南洋归侨的植胶经验为基础,结合已探索出的科研成果,搞一个芽接树的速生高产试验田,树一个科学管理胶园的样板。

海南天然橡胶垦殖和生产,关系着国计民生,地位举足轻重。新中国成立至今,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刘伯承等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视察过海南农垦胶园,周恩来总理1960年在西联农场题词“西联宝岛南国珍珠”,将橡胶比作珍珠一样珍贵。

在农垦人心里,橡胶比自己的生命还要宝贵!已故的琼崖纵队老兵谢福正在解放海南后,部队转编入解放军林业工程一师,这是一支海南橡胶垦殖的先锋队。他的回忆录中,详细地记录了他的战友陈金照牺牲的故事,为了能及时运送一筐胶种,陈金照在万泉河合口处遭遇山洪坚持渡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爱国华侨,在中国橡胶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回海南岛种植橡胶的故事还被拍成了电影《赤子之心》。1955年11月,爱国华侨雷贤钟变卖了海外家产后,冒着风险从马来西亚用木箱子偷偷带回了当时世界上最优良的橡胶种子、芽条及芽桩,用1年多时间就在海南定植良种胶苗1万多株,为中国胶树改良、天然橡胶产业提质增效作出了突出贡献。雷贤钟受到了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海垦博物馆至今珍藏着他的木箱子。

一部海南农垦的历史,是新中国建设天然橡胶基地的历史,更是数代农垦人的接续奋斗史,他们为此付出青春、热血甚至生命。

1968年至1975年间,先后有广东、湖南、陕西等地的知青近10万人,加入到海南农垦的建设中,有力地推动了农垦天然橡胶事业的发展,有的甚至把年轻的生命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他们的热血没有白流,生命铸就了绿色丰碑。1982年10月16日,国家农牧渔业部向世界宣布,经过30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天然橡胶大面积北移种植成功。国家巨大的投入、数代海南农垦人接续奋斗,为新中国创造了一个世界级的奇迹,当时海南岛天然橡胶种植面积超过700万亩。

国际天胶市场的中国力量

世易时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接轨,冷战时期的封锁逐渐消退,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承载特殊使命的海南橡胶,也在经历着时代的考验。

现年92岁的梁文友,是一名琼崖纵队的老战士,也是一名老农垦,曾担任海南农垦海口机械厂厂长。在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的年代,他带领这家机械厂攻坚克难,打造出的“三叶牌”锄头,“挖出”了海南百万亩胶林,远销国内兄弟垦区。但是,随着包产包销的计划经济退出历史舞台,受到来自市场的冲击,“三叶牌”锄头最终安放在了海垦博物馆,成为历史记忆。

海南橡胶并非改革开放的禁区,站在历史的关口,海南农垦何去何从?“放眼世界,天然橡胶依然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海垦控股集团副总经理、海南橡胶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任飞表示,拥有国内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海南农垦在国家战略中依然承担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勇于参与市场竞争,深入参与改革开放,转型走向现代企业之路,海南农垦刮起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改革风。大农场套小农场改革、生产费用和生活费用自理改革、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改革,特别是成立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推动橡胶产业进一步迈向现代化。2011年1月7日,海南橡胶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当日涨幅83.81%,一举成为农林牧渔板块的第一大市值股。

在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天然橡胶价格(收入)保险,成为我省发布的第一批制度创新案例。该项制度在保证天然橡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胶农胶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胶农增收,解决天然橡胶的生产保护工作困境等方面取得了成效,得到了国扶办领导的充分肯定。

与此同时,海南农垦及其控股的海南橡胶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号召,全面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积极在东南亚布局橡胶原料加工产业,加大对境外优质橡胶企业的并购重组。

2012年,海南农垦收购国际最大橡胶贸易公司之一的新加坡R1国际公司75%股权,拥有了遍布四大洲的橡胶贸易网络;2017年,海南农垦完成了对印度尼西亚最大的天然橡胶加工贸易企业KM公司45%股权以及新加坡ART橡胶贸易公司62.5%股权的收购,其中印尼KM公司年加工天然橡胶能力约72万吨,已取得包括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等全球前20家轮胎制造商中13家的认证……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提升海南农垦在国际天然橡胶市场的地位和话语权。

跨越近70年的奋斗与探索,只为坚守不变的初心!一部海南橡胶史,浓缩着新中国的奋斗史。“祖国需要,就是我们心之所向”,海垦人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正铸就着新的丰碑。 (海南日报 记者李关平)



转自:橡胶技术网,橡胶行业门户网站!

橡胶人才网
橡胶技术网 www.sto.net.cn!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首页 | 橡胶新闻 | 橡胶价格 | 市场数据 | 橡胶技术 | 资料下载 | 橡胶文化 | 橡胶标准 | 橡胶制品 | 橡胶管理 | 橡胶展会 | 胶网图片 | 橡胶招聘 | 橡胶人才 | 橡胶论坛
联系电话:021-59195925 咨询合作:13524284813 邮箱:loogo@163.com 橡胶技术网为你服务 QQ: 36656166
橡胶门户网 Copyright 2006-2020 胶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