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橡胶专家天然橡胶专家黄宗道院士

发布时间:2016-05-13 18:05:27   人浏览 来源: 橡胶技术网

橡胶技术网 - 橡胶专家

   黄宗道是我国著名的天然橡胶和热带作物专家,在80岁高龄之际仍继续潜心写作,终于圆满完成国家重点图书“院士科普系书”的《天堂的种子》一书。他一生从事热带作物、天然橡胶的科学研究,取得累累硕果,成为国际著名科学家,当选我国工程院院士。多年来,他在埋头搞科学研究的同时,还呕心沥血写过许多著作。2003年4月23日,黄宗道院士病逝,有人把《天堂的种子》称为他最后的绝唱。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1/view-6852393.htm
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帝国主义仇视新生的共和国,曾联合起来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并利用我国气候、环境不适宜种植天然橡胶树的情况,将天然橡胶列为禁运物资。由于飞机、大炮、汽车和民用工业都离不开天然橡胶,这无疑严重影响我国正在进行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和抗美援朝战争。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天然橡胶事业属于空白,除广东地区有少数南洋华侨种植或野林偶有生长外,基本没有天然橡胶树。 
为打破西方封锁和禁运,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需要,党中央果断决定调兵遣将。抽调大批部队官兵,集中在华南热带雨林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大力开垦雨林荒地,准备秘密建立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同时指令各地党和政府,从农林院校选调优秀专业人才迅速集中到广州,组建天然橡胶研究机构,从事我国天然橡胶树种植的科学研究。 
黄宗道等南京农学院的讲师,是学校的骨干精英,知识渊博,风华正茂,政治上追求进步。正是在此背景下,他被党组织选中。1953年,黄宗道等肩负着党组织的委托和希望,怀着满腔热血,离开南京启程赴广州,开始承担我国天然橡胶科学研究的历史使命。

面对教科书“禁区”勇敢进军


  橡胶研究所设在广州珠江畔沙面旧英国使馆楼里。出于保密,研究所门口不挂任何牌子,大家很少外出。为加强研究所的领导,党中央特地从国家机关挑选受过高等教育、参加革命时间早、年仅37岁的国家林业部特种林业司司长何康,赴广州担任橡胶研究所首任所长。 
  当时,中共中央华南局第一书记叶剑英,被党中央、国务院任命为开发天然橡胶的总指挥――华南垦殖总局局长,直接指挥天然橡胶事业的开发研究。黄宗道等科技人员到达广州后,受到叶剑英等人的热烈欢迎和接见,叶剑英还给大家作了报告,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赋予他们组建华南天然橡胶研究所的历史使命。 
  黄宗道等听了叶剑英的报告后,热血沸腾,积极行动。他们的口号是“与帝国主义斗争,为祖国争光!”他们废寝忘食,搜集有关资料,加速开展研究活动。 
  起初大家对天然橡胶一无所知,只好从书本上寻找答案。黄宗道英文较好,他和同事翻遍外文书籍,终于找到印度尼西亚专家著的《三叶橡胶研究三十年》,从此得知天然橡胶树原产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对地理环境、土壤、气候、湿度等自然条件要求极严。国际权威人士通常认为,橡胶树仅仅只能在界线分明的地区――大约赤道南或北10度以内种植。教科书还断言超越这一地区,则是禁区,不能种植天然橡胶树。 
  纵观世界41个产胶国,皆位于北纬15度至南纬10度的热带地区。而我国华南地区均位于北纬18度至北纬24度之间,这一地区种植橡胶树尚无成功先例。 
  任务紧急,刻不容缓。叶剑英指挥部队进军热带雨林开垦荒地野林,平整土地。同时,带领科研人员拿着地图爬山越岭,在雨林带中勘察地形,开展土壤、气候等自然资源调查,四处寻找适宜种植天然橡胶树的土地。 
  有一次,叶剑英带领调查队在北纬22度的高州县城附近发现三株橡胶树,如获至宝,他兴奋地对大家说:“这三株橡胶树说明,从这里往南都可以种植橡胶树啊!”顿时,大家在林子里欢呼雀跃。随后,捷报频传,调查队在广东茂名县又发现一些生长一二十年的老胶树。在雷州半岛徐闻县甚至发现2000多株胶树群。这些重大发现,为破除北纬18度以北不能种植橡胶的传统理论找到可靠的事实依据,大家创建天然橡胶基地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增强。 
  当时,虽有苏联林业专家前来支援,但能不能大规模种植天然橡胶树,关键在于我国科研人员的调查研究和艰苦探索。因此,大家决心艰苦奋斗,埋头苦干,向大自然进军。 
  当时,橡胶研究所各室互有分工,目标明确。黄宗道领衔第二研究室,主攻土壤农化和植物标本分析。他经常背着行李、干粮、雨伞、雨衣、水壶、标本箱与同事们深入粤西雷州半岛、海南岛、广西等热带雨林地区,实地勘察,搜集研究土壤、气候、湿度等相关自然条件信息,寻找宜胶地段。勘察任务艰苦、危险,所到之处荒无人烟,既无交通工具,又无通讯设备。 
  那时,大家政治热情高涨,急于求成的气氛很浓,走了不少弯路。十几万农垦大军在华南地区,曾经热火朝天开展过植胶大会战。但政治热情终究代替不了科学研究,种植的几百万亩胶林并没有顺利成长。不久,一场强寒流突然袭来,雷州半岛不到一米高的胶苗几乎损毁殆尽。黄宗道和同事们闻讯赶往垦区了解情况,望着满山遍野的惨景,心疼不已。国务院和华南垦殖总局的领导鼓励大家不要泄气,应该从失败中找出原因,总结经验,振作精神,重整旗鼓,争取成功。

1960年2月,周恩来总理与何康、黄宗道等人合影

  黄宗道趴在胶树下轻轻扒开土壤,研究橡胶树根系的变化。一连拔了好几棵,逐一仔细观察,分析研究。他发现有的树根没有冻死,有抢救的希望。 
  事后,黄宗道与同事们经过反复分析,并会同橡胶垦区农场总结经验,又迅速研究制订使冻胶成活的方案,及时提出采取“胶林良种化、林网化、梯田化、覆盖化”等科学措施。抢救方案报送垦殖总局批准实施后,很快缓解了风寒灾害对橡胶树的威胁。接着,他又带领大家刻苦培育出橡胶树抗寒新品种,将世界橡胶树成活保证温度从摄氏5度以上下降到摄氏0度。他们在科研道路上赢得了第一个胜利。

饱经“文革”考验,致力橡胶科技发明


  1958年,为了贯彻生产与科研相结合的方针,国家科委主任聂荣臻元帅和农垦部长王震将军到研究所视察,鼓励将研究所搬到海南岛,靠近橡胶农场开展科研活动。从此黄宗道和同事们随何康所长一起到海南岛扎根,继续埋头研究橡胶生产中遇到的新难题。 
  当时,我国广东、云南天然橡胶树种植获得成功,海南岛第一代胶林流出乳白色的胶汁。中国成为世界上第37个重要产胶国,西方橡胶专家断言“中国不能生产橡胶”的理论从此破灭。 
  黄宗道等在成绩面前没有满足,没有停步。他利用一切机会与橡胶主产国的专家们接触交流,系统总结和吸收国外橡胶树施肥、管理经验,提出了我国不同土壤类型区种植橡胶树的科学施肥制度,总结出一套“管、养、割”相结合的橡胶树高产、稳产经验,使试验地产量逐步上升,亩产高达200公斤,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正当天然橡胶科研事业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进时,“文化大革命”突然来临。在此期间,科研事业遭受严重损失。黄宗道和何康被造反派作为“反动学术权威”和“头号走资派”关进牛棚,停发工资,被抄家。他们经常被挂上黑牌子游街示众,或被拉到大会上挨批斗;经常被迫在地里劳动改造,挑水浇菜,挖土填沟,晚上还要写交代材料。黄宗道所领导的科研项目课题组成员,一个个被扫地出门,两个科研骨干先后被迫害致死。 
  然而,黄宗道意志顽强,信念坚定。他经受住严峻考验,没有被搞垮。1972年,黄宗道终于获得解放,恢复工作,国家补发了他数千元工资。 
  这些钱他拿到手后立刻决定将其中一半作为党费上交。许多人疑惑不解,他却说:我们的国家还很穷,人民的生活也不富裕。尽管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经历了刻骨铭心的艰难历程,但我们的橡胶事业要发展,国家要富强,这些钱就算是我为国家尽一份心意吧!在他的心目中,党和人民以及橡胶事业高于一切! 
  他热爱橡胶事业,当时海南岛橡胶园发生大面积溃疡病,情况紧急。他一出牛棚耳闻此事,便立即组织植保专家奔赴海南垦区橡胶园现场察看情况,发现是工人使用错误的割胶方法所致,马上及时指挥纠正。随后,又领导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与兄弟研究单位合作研究,决定采用药物治疗和预防措施综合治理,终于控制住溃疡病。 
  接着,黄宗道在橡胶科研的大道上继续奋进。他首先提出综合应用我国橡胶树栽培的先进技术,并亲自制订研究计划,组织领导垦区采用培肥改土、刺激割胶、营养诊断、产胶动态分析四项基本措施,使橡胶树年割胶刀数仅56刀,亩产干胶达200公斤(生产上一般年割胶120刀,亩产干胶70公斤至80公斤)。我国植胶区纬度偏北、气温低,割胶天数比国外少1/3,产量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获如此高产,是一个创新,也是一个奇迹。国际橡胶界对我国天然橡胶事业刮目相看。
  此后,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在北纬18度至24度地区大面积成功种植橡胶树的国家,为我国和世界橡胶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作出了杰出贡献。 
  由此,国家科委将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授予长期为天然橡胶事业埋头苦干的带头人黄宗道。1983年5月,41个产胶国家和地区特地选择在北京隆重召开国际橡胶会议,国际橡胶界1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聚集首都,听取黄宗道详细介绍我国橡胶事业的发展情况和科技成果,各国专家惊叹不已。 
  当时,黄宗道还主持完成了华南热带作物现代化综合科学试验基地建设。那是垦区第二代胶园样板,每年为基地增加收入200万元以上。同时,他提出按纬度自然特点和海拔高度划分热带作物带,海拔50米以下应为椰子带,50米至350米应为橡胶带,350米至500米应为热带大叶茶带,500米以上应为热带珍稀有用材林带。这对合理开发海南岛热带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指导意义。

在荣誉面前老骥伏枥不停步


  1985年,新加坡副总理兼吴庆瑞到海南岛考察,黄宗道参加接待工作。吴庆瑞虽然不是橡胶专家,但因每年经过新加坡转口贸易的橡胶量占世界橡胶年产量的1/3,所以他对橡胶很感兴趣。听说黄是橡胶专家,吴庆瑞当即说,中国橡胶生产和管理应该向马来西亚学习,他们橡胶亩产已达80公斤至100公斤。黄宗道如实说:马来西亚橡胶亩产确实比我国高,人们将之誉为橡胶王国,因为马来西亚气温比我们高,割胶时间比我们长。但是我们现在采用新措施后,试验产量已达到200公斤。如果我们照搬马来西亚的经验,同样种植橡胶芽接树,橡胶产量肯定低于他们年产量的1/3。因为我们一年中只有240天割胶期,而马来西亚是360天。 
  吴庆瑞惊诧不已,马上问道:“你们有什么法宝?”黄宗道邀请吴庆瑞到胶园看看,可以细细介绍。因时间仓促安排不了,吴庆瑞答应“回去即派专家来参观你们的奇迹,学习你们的经验!” 
  不久,吴庆瑞果然派专家来访,事后吴庆瑞给我国国务院领导写信:“海南省有个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亚于世界上最有名的橡胶研究部门,我对中国的橡胶研究水平及其所取得的成果由衷地钦佩!” 
  198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京办事处主任德西尔瓦参观了海南橡胶园高产品种试验,他原是斯里兰卡橡胶专家,参观后他感慨万分地说:“斯里兰卡是最老的植胶国之一,但至今橡胶产量不高,你们的经验值得在国际上推广。”他立刻主动为橡胶科学研究院申请100万美金,作为全国垦区推广基金。 
  黄宗道热爱橡胶事业,不畏艰险,急国家之所急,忘我工作,敢攀科学高峰。在他带领下,华南热带作物研究所逐渐发展,有中国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和华南热带作物研究生院(简称华南两院),形成一个强大的科研团队,天然橡胶科技研究硕果累累。据2003年统计数据,天然橡胶行业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39项,部级科技成果奖116项,省级科技成果奖122项。 
  黄宗道的英语特别好,有一次他随万里副总理出访马来西亚,马来西亚盛产橡胶,主人向万里介绍他们国家橡胶生产情况,黄宗道当起临时翻译,及时、准确地将对方的介绍译给万里听,并且将万里副总理的话译给对方,在场人员惊讶不已。事后,万里赞扬黄宗道不但专业技术好,专业技术英语也好。 
  因为黄宗道为我国天然橡胶事业作出杰出贡献,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胡耀邦、王震、朱�F基等曾先后到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考察,不断给予支持和鼓励。

1983年2月,黄宗道(左二)陪同胡耀邦(右三)冒雨参观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植物园

  黄宗道在国内外橡胶界享有崇高威望,1988年被列入世界“名人录”,1991年被美国世界成就研究所推举为“世界有名望的终身成员”。有些人多次劝他到国外研究所工作,说那里可以得到更多的报酬。他淡然一笑说,国外再好的条件、再高的工资,我不稀罕。我是祖国培养的,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是我终身的心愿。 
  1997年,黄宗道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但是,在荣誉面前,黄宗道始终谦虚谨慎,继续埋头苦干。 
  考虑到黄宗道年事已高,农业部在他退休后曾设想在北京或深圳修建住房,供他安度晚年。但他谢绝了,他认为自己在海南岛工作生活了一辈子,和红土地已鱼水相融,结成深厚感情。何况自己一直从事橡胶热带作物工作,在海南岛有利于发挥余热。当年周总理视察热带作物研究所时,曾题写“儋州立业,宝岛生根”八个大字。半个世纪以来,黄宗道一直铭记在心,年逾80时仍勤勤恳恳,带领两院科研团队,把全部的心血都奉献给自己热爱的祖国宝岛海南和热带作物事业。 
  2003年4月底,黄宗道院士因病与世长辞,享年82岁。多年与他一道开创和建设我国天然橡胶及热带作物科研事业的农业部老部长何康闻讯后,悲痛万分,提笔写道:数十载风雨同舟亲如兄弟恸哭失君,半世纪宝岛生根叶茂果硕笑慰长留。字里行间,充满浓郁的友情和战斗情。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在唁电中赞他:“一生矢志爱国,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优秀品质是所有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楷模。”(编辑 王 雪) 
  (作者是农垦经济研究所原所长)



转自:橡胶技术网,橡胶行业门户网站!

橡胶人才网
橡胶技术网 www.sto.net.cn!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首页 | 橡胶新闻 | 橡胶价格 | 市场数据 | 橡胶技术 | 资料下载 | 橡胶文化 | 橡胶标准 | 橡胶制品 | 橡胶管理 | 橡胶展会 | 胶网图片 | 橡胶招聘 | 橡胶人才 | 橡胶论坛
联系电话:021-59195925 咨询合作:13524284813 邮箱:loogo@163.com 橡胶技术网为你服务 QQ: 36656166
橡胶门户网 Copyright 2006-2020 胶网版权所有